民国时期陇海铁路(陇海铁路与民国陕西社会变迁)网站:fsb-bearing.com

民国时期陇海铁路(陇海铁路与民国陕西社会变迁)

时间:2024-04-16 10:04:50编辑:fsb-bearing.com

尹恒
陕西地处黄土高原,秦岭山脉绵延其间,将陕西一分为二,秦岭以南为汉水流域,秦岭以北为渭水黄河流域。渭水流域又分为渭水沿岸之平原和北部之高原,中部川道位于秦岭山脉和北部高原之间,南北大约二百余里,东西长约六百余里。著名的陇海铁路就贯穿其间,成为直接作用于陕西、并进而影响全国的重要交通大动脉。

陇海铁路的艰难修建

近代以来,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兴修公路、铁路以利交通被提到议事日程。光绪二年(1876年),我国第一条由上海至吴淞口码头的铁路正式修建完成。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继续修建铁路举步维艰。中法战争后,清政府由于洋务派和国内有志之士的不断建议和提倡,不但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认识,而逐步了解到交通建设的重要性,认为“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由此,兴建铁路成为经济和军事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修筑铁路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当时满清政府尚不具备这些条件,因此,西方各国便趁机以各种形式获取筑路权,并在自己势力范围内,加速修建铁路。西北地区由于落后荒凉且西方各国势力并未涉及此地,所以修建铁路事宜基本无人问津。为了改变这种窘境,时任陕西巡抚的曹鸿勋试图借河南修筑汴(开封)洛(洛阳)铁路契机,为陕西修筑铁路分得一杯羹。这成为修建陇海铁路的最早动议。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二月五日,在看到汴洛铁路开工后,曹鸿勋奏请清廷延伸铁路长度,顺至延到甘肃,形成东西方向的铁路大动脉。同时,曹鸿勋提出建议,洛阳至陕西潼关段由河南督办,陕境潼关至西安段(潼西铁路),由陕西自筹银两兴建。西安以西与甘肃商议,同时并举,一起衔接。对于潼西段所用资金,拟通过采取土药加厘,盐斤加价和积谷改捐三项办法筹集资金400万两。后因河南对洛潼段尚无定议,甘肃无力修建,久议无成,曹鸿勋提出筹集资金的三项办法亦难实行而作罢。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六月十七日,曹鸿勋奏请官商合办潼西铁路,成立陕西铁路有限公司,招商股一半,计200万两,至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只征得商股64万两。宣统三年(1911年)五月九日,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政策,干线统收归国有,七月六日宣布潼西铁路商办无效,改为官办。当年十月,发生辛亥革命,清政府已无暇顾及筑路事项,所有设想旋即随风而去。整个陇海铁路线只有汴洛段183公里告成。
本文标题:民国时期陇海铁路(陇海铁路与民国陕西社会变迁) - 社会百态
本文地址:/shbt/65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