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曹操历史形象改变致墓址模糊民间讹传加深谜团网站:fsb-bearing.com

[图文]曹操历史形象改变致墓址模糊民间讹传加深谜团

时间:2021-01-03 10:09:37编辑:野蛮历史网

  邺城西南5平方公里踏勘

  曹操墓的确认逻辑

  公元645年(贞观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远征高句丽,路过邺城时曾专门前往曹操墓祭奠,并亲自写下祭文一篇。这是历史有记载的对曹操墓最后一次高规格盛大祭奠。在祭文中,李世民肯定了曹操的雄才伟略,“帝以雄武之姿,当艰难之运,栋梁之任。同乎曩时;匡正之功,异乎往代”。

  曹操的声望在唐朝时达到了高峰。终唐一代,留下了大量关于拜祭曹操墓,以及关于西陵(高陵)、铜雀台的诗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李世民、王勃还是刘禹锡,前往祭奠吟咏之时,曹操墓的位置都是清晰而确定的。他们都没有因为找不到陵寝遣怀而扫兴。唐宰相李吉甫在他的重要地理著作《元和郡县图制》中,更是直接指明了曹操墓的位置与距离——“魏武帝西陵,在县西三十里。”

  但是唐朝之后,曹操墓的位置随着他的形象变化开始模糊起来。在忠君思想与正统教育的影响下,曹操的正面形象开始有了180度的转弯,成为了虚伪、奸诈的乱世奸雄。及至元末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时,更加夸张发挥了这种思想,将刘备树为道德正统,曹操则为异端,这成为今天民间认识三国人物的蓝本。及至后来,曹操以白脸造型登上舞台,外表与内心完成统一,就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脸谱形象。

  形象转变的同时,民间“七十二疑冢”的说法开始流传,这也成为攻击曹操狡诈多疑的物证。经民间讹传与小说家的演绎,疑冢的位置逐渐有了邺城、许昌、亳州、漳河河底等多个地方。

  于是曾经显赫、清晰的曹操墓,失去了地理坐标,消失在漳河两岸大量的古墓群中。另一方面,由于曹操实行薄葬,陵墓“不封不树”,在遗嘱中只说明了相对方位(邺之西岗,与西门豹祠相近),历代文献记载也非常简略,这使得曹操陵墓的位置扑朔迷离起来。
本文标题:[图文]曹操历史形象改变致墓址模糊民间讹传加深谜团 - 中国历史
本文地址:/zgls/7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