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网站:fsb-bearing.com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辛亥革命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最新文章
  • 辛亥革命后旗袍为什么由无衩变为开衩了?

    我们中国一个泱泱大国,所以代表性文化有很多,比如美食,比如瓷器,比如兵马俑,在再比如万里长城,这些都能体现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说到这个文化,很容易想到中国的旗袍,它将东方女性的美体现的淋漓尽致,现在更成为中国女性服饰的象征!一穿上旗袍,就是中国的代表性文化,它所带给女性的气质和风度也是任何国外服饰无法比拟的,所以旗袍也成为中国女性国服。虽然关于的旗袍的定义和产生的时间,现在也没有定下来,依旧

  • 袍哥是什么?辛亥革命背后的帮派为什么消失了?

    中国古代对于手足的情谊,那是极力宣扬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原本出自于《诗经·无衣》,用来表达秦军将士情同手足,上下同仇敌忾的情谊。这种情谊代代相传,到了清朝,渐渐的形成了一个帮派---袍哥,一个四川(清朝时四川和重庆是一体的)化的哥老会组织,到了1949年统计袍哥人数时,报出的数字,非常惊人,有一千七百万之多,足以证明它在四川的影响不可小视。袍哥的诞生,继承着哥老会反清复明的使命,随着清朝

  • 面对辛亥革命,为什么清朝最终选择自行退位?

    1911年武昌事起,清廷忙令陆军部大臣荫昌节制北洋各军,督师南下。然而荫昌虽然得到朝廷信任,却指挥不动北洋新军的将领,因为新军各镇将领都遥受罢官闲居的袁世凯节制。因而作战不利,告急文书不断送到北京。袁世凯在宣统登基以后,即被摄政王载沣以足疾为由罢官,但北洋新军是袁一手创建的,在军队中的裙带关系更是盘根错节。因此他虽然罢官,却内结亲贵,外树党援,在暗中观察局势,伺机出山。袁世凯像摄政王和隆裕太后没办

  • 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辛亥革命成功还是失败,到今天为止史学界也没有明确的定论,当然辛亥革命本身是一场复杂的社会变革,因此很难定论它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因为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很难有统一的定论。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因为它推翻了在中国持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胜利,因为在二十世纪初在全世界都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而中国的辛亥革命顺

  • 辛亥革命的疑惑: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正式爆发。历史上称这场革命为辛亥革命。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华民国的国庆日。无论是在我们所学的历史书上,还是其他历史文献上,都说辛亥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可其实在1911年的10月10日,孙中山还流亡海外,他又是如何领导的呢?1911年10月11日,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取得胜利以后,建立了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当时,孙中山在国外,同盟会其他重要领导人黄兴等也都不在武昌。武

  • 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哪些传统陋俗?

    1911年的今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时代,同时还结束了一系列落后的社会风俗,也是一场民俗界的大革命,具体有哪些社会风俗变化呢?1.剪掉辫子:男人从此改头换面1912年3月5日,大总统孙中山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当时,革命党人视蓄辫为清王朝的恶政,是满洲贵族奴役汉人的象征。剪辫文规定: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违法论。那时候,各地都掀起

  • 辛亥革命的功臣为什么最后当了汉奸?

    近代以来,清廷在开展洋务运动之后不断地向西方强国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的先进的技术、知识,希望这些留学生能够奋发图强,以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后来留学生中的一大部分都在民国的历史舞台上粉墨登场,民国的历史也是风起云涌,殷汝耕也是他们中的一员。1904年,殷汝耕官费留学日本,在日本,他加入了中国同盟会,跟随者黄兴等众多元老参与了辛亥革命,成为了辛亥功勋。也正是因为这一功勋和资历,他的未来也注定不会平

  • 辛亥革命后为什么要善待清朝皇室?

    颠覆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起义在武昌的夜晚打响了第一枪,这一枪也象征着清朝统治的结束,辛亥革命爆发后迅速在全国蔓延,在一段时间内中国的十几个省都宣布了独立,此时的清朝已经名存实亡。再后袁世凯带领自己的北洋军对给清朝两百六十八的统治划上了一个句号。清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也宣布退位。但是不管是当时强大的北洋军还是较次之的革命党都要求要善待清朝皇室人员呢?一、清朝疆域的复杂性清朝的疆域在内地有十八省,革命党的十

  • 辛亥革命时清朝的八旗军们去哪了?

    清朝是历史上最后一个朝代,很多人对于清朝的认知停留在清朝的腐败和懦弱上面,但是清朝也曾经有过一只特别厉害的军队。他们也曾经骁勇善战,能骑善射,从入关中原之后,中原以农业为主,而不是以畜牧业为主,温和的地理环境让这些满清贵族子弟的生活变得安逸下来,直到辛亥革命,孙中山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民国。在清朝颠覆之际,这些曾经风光一时的八旗子弟,最后为何在历史上消声觅迹了呢?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八旗子弟,清

  • 辛亥革命有哪些著名的墙头草?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

  • 蔡锷是谁 蔡锷对辛亥革命的成功有哪些影响?

    蔡锷1882年出生于湖南宝庆人,字:松坡,原名是良寅。早年曾师从梁启超、谭嗣同,蔡锷后来还留学日本,归国以后曾在贵州、广西等地任职。后来得到云贵总督李经羲的赏识,来到云南出任清廷云南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辛亥革命以后,蔡锷响应武昌起义,在云南发动重九起义被推举为云南都督。蔡锷的一生做了两件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情:第一件就是响应辛亥革命,在昆明举行推翻清朝的新军起义,史称重九起义;第二件事就是在

  • 辛亥革命后为什么会爆发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即称讨袁之役、癸丑之役、赣宁之役。1913年3月20日,国会开会前夕,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被杀。4月,袁世凯又非法签定善后大借款,准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袁世凯的反动面目,从日本回国,力主武装讨袁。1912年2月,隆裕太后诏袁世凯组建临时共和政府,同盟会在南北和谈之际,早于隆裕太后的诏书成立临时政府。南方独立各省最终选举袁世凯为临时总统。1913年2月,中国首次根据《临

  • 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什么选择在南京定都?

    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1887

    年,孙中山就对中国首都的选择有过缜密的考虑,他曾主张“一都四京”,一都即武汉,四京即西京重庆、东京江宁、南京广州、北京顺天。可见,孙中山关于首都的第一选择,应是武昌。1902

    年,孙中山在与章太炎的一次谈话中强调说,“金陵犹不可宅。”意思就是说,南京不可做一个国家的首都。他认为,武昌扬灵于大江,东趋宝山,四日而极,足以转输矣……北望襄樊以镇抚河雄,铁道既布,而

  • “辛亥革命”的命名:辛亥革命是由谁起的名?

    “辛亥革命”一词从诞生之日起,其含义就不断演变。而辛亥革命纪念之中该词的运用最为密集,各方对其表达尤为充分,遂为研究者提供了绝佳的视角来探讨其词义的流变及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较早见诸记载的“辛亥革命”一词,出自署名为渤海寿臣者的《辛亥革命始末记》。此书出版于1912年6月,收录了1911年10月11日至1912年2月12日间的各报章事关革命的报道。同年,以“辛亥革命”为书名的,还有署名草莽余生编辑出

  • 袍哥是什么?袍哥跟辛亥革命有什么关系?

    中国古代对于手足的情谊,那是极力宣扬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这原本出自于《诗经·无衣》,用来表达秦军将士情同手足,上下同仇敌忾的情谊。这种情谊代代相传,到了清朝,渐渐的形成了一个帮派---袍哥,一个四川(清朝时四川和重庆是一体的)化的哥老会组织,到了1949年统计袍哥人数时,报出的数字,非常惊人,有一千七百万之多,足以证明它在四川的影响不可小视。袍哥的诞生,继承着哥老会反清复明的使命,随着清朝

  • 袁世凯真的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了吗?

    清朝的灭亡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历次王朝更替中代价最小的一次。其主要原因就是清朝皇帝选择了主动退位。当然,这个主意不是小皇帝自己做的,那时候小皇帝溥仪才几岁。小皇帝退位是隆裕太后做的决定。可是,要说皇帝还小的话,隆裕太后自己也大可以派兵镇压啊。想当年,太平天国兴起,慈禧太后就派了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等人疯狂镇压,最终扑灭了太平天国。按说,辛亥革命中革命党人的战斗力远远不如太平军。辛亥革命时各省

  • 辛亥革命简述: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是什么样的?

    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一、辛亥革命的背景1.民族危机:列强以华治华,加紧资本输出,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帝国主义各国侵略的进一步加深,中国沦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境地。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日益加剧,腐朽的清朝统治者对外妥协